2021.04.29
4月25日晚間,酷特智能(300840.SZ)發布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全面亮出最近15個月來經營發展的“成績單”。
報告顯示,酷特智能2020年全年營業收入為6.26億元,同比增長16.94%;今年一季度,酷特智能實現營業收入14,781.59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5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36.2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83%。
受疫情影響,2020年服裝行業遭受重創。從上市公司的業績看,酷特智能的這份成績單也許并不太“鮮亮”,但放在整個行業來看,這個成績已實屬不易,對加速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酷特智能來說,在爬坡過坎的攻堅期,總體業績穩中有升,戰略轉型和結構優化持續推進,更是彰顯了內生增長的強勁動力和發展韌勁。
跨界防疫物資
產業互聯網功底顯現
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服裝行業都受到沖擊。根據中國服裝協會統計,2020年1~12月,中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23.73億件,同比下降7.65%。國內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下降6.6%,紡織服裝、服飾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9.0%,受國外主要市場疫情影響,服裝出口同比下降6.4%。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轉型關鍵期的酷特智能,經歷了巨大挑戰。作為C2M定制的“領跑者”,正努力構建產業互聯網生態體系。而由于自身模式的原因,酷特智能的生產運營在疫情初期受到嚴重影響。
酷特智能董秘劉承銘表示,由于公司除個別樣衣之外的全部訂單都是個性化定制訂單,因此公司并沒有傳統成衣或OEM模式下的大量在手訂單以供生產和消化,公司的在手訂單均是從全球各地實時傳輸而來,在手的訂單也就是從客戶下單到發貨的7個工作日之內的訂單。因此在疫情最嚴重的初期,公司的服裝訂單近乎為零。
酷特智能年報稱,服裝方面全年實現收入34,240.16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30.77%。其中國內服裝收入24,856.32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36%,國外服裝收入9,383.85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50.64%。
面對訂單減少,業績大幅下滑等經營壓力,酷特智能練就的產業互聯網“內功”,顯現了強大的跨界能力,給了酷特智能應對業績的底氣。
依托C2M產業互聯網生態平臺,酷特智能去年上半年“應急轉產”醫療健康業務,投入醫療物資保供一線。在極短時間內,酷特智能組建了民用口罩、醫用口罩、隔離衣等醫療防護物資生產線,同時憑借多年智能制造積淀,自主研發建立了口罩機、熔噴布等設備生產線,保質保量完成了防護物資生產保供任務。
2020年,公司防疫物資實現收入25,567.86萬元,占公司收入的40.86%,為企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截至2020年末,實現營業收入62,579.45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94%。
酷特智能的“應急轉產”,不僅彌補了因嚴峻環境而導致的服裝訂單下滑,更是驗證了產業互聯網橫向跨界的能力。“隨著全球疫情逐漸得到控制,2020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正逐漸淡出醫療防護物資生產業務。”劉承銘表示。
服裝定制化業模式效能顯現
戰略正確性得到驗證
事實上,疫情常態化后,酷特智能表現出了很強的抗壓性和反彈性。
酷特智能2021年一季報顯示,公司2021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30.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936.27萬元,同比增長2.83%,每股收益為0.0800元。
而此時,酷特智能所處的服裝家紡行業已披露一季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9.13%,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6.33%。
可以說,酷特智能一季度實現逆勢增長,說明其服裝定制化業模式效能開始顯現。“2021年,由于海外疫情沒有得到很好控制,我們服裝業務主要依靠國內市場貢獻,這也讓酷特的個性化定制模式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劉承銘介紹,2020年一季度,酷特智能排名前五的主要客戶,訂單均與防疫物資銷售相關,其中兩家全部為防疫物資銷售,其余三家定制業務與防疫物資銷售業務均存在;2021年前五大客戶為三家職業裝業務客戶,一家服裝定制客戶,一家防疫物資銷售客戶。從變化來看,疫情常態化下,酷特智能業務逐步恢復為以服裝定制為主。
“2020年服裝制造業因疫情遭受重創,酷特智能逆風前行,成功登陸A股創業板上市發行,這意味著其打造的C2M定制商業生態模式在資本領域獲得公開認可。”原國家發改委特邀財務專家、中泰證券財務顧問王立慧表示,今年一季度,酷特智能的業績,是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及歷史積淀的真實展現。按照今年一季度的經營業績推算,2021年有望創造近三年來的最佳經營業績水平。
“相關其他重要經濟指標也呈現出向好態勢,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都較上年有所提升,資產負債率也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這些指標的不斷優化,也預示著該企業整體運營質量及業績提升能力將不斷提高。”王立慧說。
個性化定制成為酷特智能的核心競爭力背后,是這家傳統服裝制造企業“十年磨一劍”的結果。公開資料顯示,早在十幾年前,酷特智能就制定了“做定制個性化服裝”的戰略目標,以圖擺脫產業鏈低端的紅海競爭。歷經十幾年努力,從成衣到定制,從工業化到個性化,從簡單重復到智能制造,酷特智能逐步實現了從一家傳統的服裝企業向互聯網生態平臺企業的蛻變。
“在十幾年的轉型過程中,酷特智能也受到了很多爭議和質疑,但都堅持了下來。”酷特智能董事長張蘊藍介紹,在個性化定制轉型中,酷特智能表現出了強大的戰略定力。而這也成就了今天的酷特智能。經此一“疫”,酷特智能雖然經歷了挑戰,但模式的優越性也得到了鞏固加強。
行業增長空間大
變革紅利持續釋放是未來看點
進入2021年,產業互聯網正迎來落地實踐的加速期。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生產國,擁有最齊全的產業鏈資源和最成熟的產業工人,可是多年來卻大而不強。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改變了各行各業,產業互聯網為服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6年我國紡織服裝業上市企業營業收入將增長到約4188億元。對已在產業互聯網領域深耕多年且領先一步的酷特智能來說,發展前景可謂充滿想象力。
行業專家表示,雖然短期由于疫情公司主業受到一些影響,但中長期來看公司C2M柔性化供應鏈仍具備競爭優勢和稀缺性,繼續看好公司長期發展。
根據年報,酷特智能2021年將全面開啟以C2M產業互聯網生態為核心的新的十年戰略,用十年時間,向產業互聯網發起2.0版攻勢,全面呈現制造業未來的新形態。
酷特智能依托C2M產業互聯網生態平臺,全力提升國內市場規模。一是借助上市公司優勢,全力拓展“職業裝”業務,未來5年內,力爭將公司職業裝品牌發展為中國職業裝TOP15之內。二是聚焦打造“紅領”品牌,未來成為全品類定制、數字化管理的定制服裝領導品牌,通過直營、加盟合作等方式,實現線上線下業務快速發展。三是創立童裝品牌和業務,進入童裝市場。四是拓展衛衣休閑服業務,通過建立衛衣等休閑服智能生產線,進入衛衣市場,五是全力提升國內創業者客戶賦能業務,打造設計師創業平臺,持續擴大定制服裝市場賦能規模。
“總結來說,酷特前面的發展是在突破和鞏固0到1的C2M模式,未來,酷特的重點是實現1到N的產業生態復制。”劉承銘表示,以童裝為例,2019年我國童裝市場規模達到2392億元,2015~2019年平均增速12.87%,中國兒童鞋服行業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酷特智能依托C2M產業互聯網生態平臺,可以快速實現童裝的品類擴充。
“我們從不關注競爭對手,我們一直將關注點放在客戶需求上。今年5月,酷特智能將全面孵化童裝、衛衣、休閑服等業務,依托C2M產業互聯網生態平臺,建立新的智能生產線,通過酷特C2M產業互聯網平臺直接推向C端市場。”張蘊藍表示。
注:本文來源《大眾報業·風口財經》,內容有部分刪改。